霜降初寒,暖意人心
作者:许淼 摄影: 审核:支蓓奕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2-21 阅读次数:
霜降初寒,暖意人心
在霜降这天,老师和小朋友们共同进行了迎霜降的活动。老师先讲述了霜降的由来,然后学生互相分享了关于霜降这一天的各地风俗以及学习了口耳相传的谚语,最后大家还进行了柿子分享和赏菊活动。通过活动,老师和同学们不仅增进了相互之间的感情和互相学习了很多知识。虽说这天霜降初寒,但是每个人心里都是暖暖的。
一.老师向同学们讲述霜降节气,并带领学生去参观学校里盛开的菊花。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令。“霜降”节气反映的是天气渐渐变冷的气候特征,并不是表示进入这个节气就会“降霜”。在讲述节气之时候,老师带领着学生校园里找寻菊花,观察菊花的形态,闻一闻菊花的香气,感受菊花的美好。
二.小朋友们分享本地区的霜降习俗,并集体分享家里自己种植的柿子。
饮酒赏菊
因为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此时菊花盛开,正值赏菊的好时节。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吃柿子
在中国泉州,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仅可以御寒保暖,还能补筋骨。
吃鸭子
在闽南、台湾地区,霜降这一天要进食补品,也就是北方常说的“贴秋膘”。闽南有句谚语,叫做“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充分表达出闽台民间对霜降这一节气的重视。每到霜降时节,闽台地区的鸭子都会卖得非常火爆。
吃牛肉
广西玉林的居民习惯在霜降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或是牛腩煲之类的来补充能量,祈求冬天里身体暖和强健。除牛肉外,羊肉与兔肉也与霜降相宜。
送芋鬼
在广东高明地区,霜降前有“送芋鬼”的习俗。霜降时节,人们会用瓦片堆砌成河内塔,在塔里面放入干柴点燃,火烧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烧红,再将河内塔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热芋头,这在当地称为“打芋煲”,最后把瓦片丢到村外,这就是“送芋鬼”。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辟凶,迎祥
登高远眺
秋季山林、高山空气新鲜,大气中的浮尘和污染物较少。霜降时节登高远眺,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还可舒缓心情。
扫墓祭祖
部分地区会在这一天祭祖。
进补
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讲法。霜降时节,天气越发寒冷,民间食俗也非常有特色。人们认为先“补重阳”后“补霜降”,而且“秋补”比“冬补”更要紧。因此,霜降时节,民间有“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的食俗。
小朋友们发现大多数习俗都跟吃有关,然后家陆小朋友就分享了从家里带来的柿子,同学们一边吃柿子,一边许下自己下一年的美好愿望,同时还互相提醒吃柿子后别吃螃蟹,提醒同学注意这两种美味不能共享哦。
三.师生共同欢唱谚语
霜降萝卜,立冬白菜,小雪蔬菜都要回来。
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
霜降不摘柿,硬柿变软柿。
霜降配羊清明羔,天气暖和有青草。
霜降来临温度降,罗非鱼种要捕光,温泉温室来越冬,明年鱼种有保障。
种完麦,忙完秋,快采藕。
种完麦,忙完秋,割苇蒲,采鸡头(米)。
大家将这谚语通过自己喜欢的乐曲曲调一起唱一唱,边唱边想霜降这天的美好事项。
这天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推荐几个体彩外围app了学生要珍惜时间,尊重习俗传承,在活动中,师生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加深,霜降初寒,但却暖意人心。
审核:支蓓奕